過了很久之後終於又良心發現,再來寫第二集。(南史又讀一半了…囧)
    所謂的明堂哩…看他們講了半天,大概就是皇帝舉行朝會跟祭祀的地方。一開始當然是最「厚禮數」的周朝搞的。不過在經過這麼多年之後…一千多年啊…(茶)太詳細的規定當然就會失傳啦以訛傳訛之類的,然後儒士們就有事可幹了。

    當然,讀史的後人(牙齒小姐)也覺得很幹。

    馬的是有沒有必要一直辯論到底怎麼蓋明堂才對啊?!古人要怎麼蓋是他們的事,現在的人照自己的需求跟巧思蓋不就好了,蓋得跟古代的「第一間」明堂一樣,我也不會說你好棒啊!還不就是皇帝跟朝臣們在那邊不知所云無所事事打來打去最後改朝換代一把火燒光光,嘩!又失傳了…整個再重來一遍這樣嗎?

    (以上是牙齒小姐憤怒之下的情緒發言,看看就算了…)

    其實,一直會不停辯論到底該怎麼蓋才對,主要還是因為「漢化」這回事(咦?莫名其妙跟上一篇有了承續關係?)。為什麼會需要漢化,還不就是因為原本不是漢文化咩…為了「統一中國」,一定非證明自己是「華夏正統」不可。既然是正統,那蓋的正式會所當然也得完全正確無誤。所以只好一直辯個不停了。同一個時代的南朝,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他們雖然「播遷」到江左,但是基本上還是以「中原正統」自居,既然有「我才是正統」的自信,那當然我怎麼蓋,那樣蓋就是「正統」,也不需要在那邊吵怎樣才是正統了。

    (這樣說起來,北朝為了表示自己擁有正統性,真的好辛苦啊…)(拍拍)

    我想,當年周公制禮搞得那麼複雜,除了一般性的應用需要之外,基本上也只是為了表示「我們周民族也沒有比較沒文化喔!」這樣而已。因為當年雖然硬把政權搶到手,但是商民族在各方面其實都還是很強大,要讓商的遺民乖乖聽話,只打贏一兩場仗還是不太夠,在文化、經濟力等等各方面也都得跟商民族原有的文化可以相媲美才行。另一方面,當然對於建立周民族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也是有一定的功能啦!

    回到北魏。基於同樣的理由,詳加考證,在最準確的位置蓋出最正確的明堂也變成一件非常值得論證的事了。看了李延壽先生在這麼多學者的列傳裡不厭其詳地把他們的論點記下來,雖然覺得很幹(因為真他x的有夠冗長…這是我讀文史學家的論文感到最痛苦的一點…不時引經據典但是有時引的經據的典其實跟主論點並不十分相關…還好我讀得也很少,其實也不是很有資格抱怨啦XD)當然也看得出李延壽先生是支持哪一派的。簡單講,因為古代資料記錄也不太詳細(微言大義實在很鳥!!!),加上千年戰亂、幾次焚書,就算有記也不見了,早在漢儒就分持兩種看法,一種是明堂分成五間,分別對應各個時節應該祭拜的方位以及代表的神明;一種(也是漢代大部分時間實際蓋的格式)則分成九間,這個是跟漢代流行陰陽五行有關,李延壽先生想必是贊同分成五間的說法,因為他記錄下來的討論都是持五間論點的。其實有的討論也算是蠻有意思,還考證了古書裡有出現過的,關於門窗、室內長寬等尺寸的文獻,然後得出「如果要分成九間,那每間都小得要命,所以不可能是九間」的結論。但是我在啃的當下還是覺得…幹…你們這些腐儒,沒有更重要的事可以做嗎?!

    最後附上在網路上查到的明堂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p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