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b der Disziplin – eine Streitschrift
作者:班哈德.畢博(Bernhard Bueb)
譯者:楊夢茹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2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340951
裝訂:平裝
校長先生在書的開頭說,這不是一本百戰百勝的教育者寫著的教戰手冊,而是他從事教育三十多年來在各種失敗中得到的體會。科科…這句話就使我好感度大增哩…啊,忘記說為什麼叫他校長先生了。作者班哈德.畢博先生自1974年至2005年間擔任德國薩勒姆王宮中學的校長,照書上以及博客來網路書店的簡介所言,它是德國最大、最知名、要求最嚴格的學校。許多貴族名流子弟都就讀這邊(嗯…我想學費一定很貴吧…)要維持其聲名不墜想必也是相當不容易的。開頭校長先生把教育方式概分為兩種:一種他稱之為『陶匠式』,也就是把孩子當成陶土那樣去捏塑,泛指要求孩子遵守許多規矩的教育方式;另一種他稱為『園丁式』,指的是讓孩子自由發展或發揮,只在必要的時候稍加修剪一下。一般的教育方式的確多半不出這兩類,只是不一定非常極端,通常會是兩者某一比例的混合。
書裡他提到的狀況其實跟我們臺灣的狀況有點相類。德國在二戰之後,大家深覺威權式的規範或限制是一種很不好的教育方式。嗯…好像是認為,德國會有那麼多人乖乖聽命於希特勒,跟德國人習於聽從威權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大家就覺得我們一定要揚棄威權式的教育,不要處罰與規範,要用愛與鼓勵和啟發等等這類的東西來教導孩子。可是結果變成一種很尷尬的狀況…就是,年輕的一代迷失在酒精、毒品與暴力裡的人越來越多,對未來一片茫然,也沒有任何期待。很明顯,這絕對不是當初決定改採愛與鼓勵的師長們所想要的結果。可是,那麼再回頭『威權』嗎?好像也又違背了心中的信條。這本書就是對這些提出校長先生的個人看法。
校長的紀律守則:
「紀律始於他人的決定,並應終於自我的決定,從外部的紀律轉為自律。」
我們必須分清楚,要求紀律並不等同於威權。在孩子一歲以前,難道你要跟他講道理嗎?你講半天他也聽不懂的。可是要不要教他規矩呢?當然要啊!除非小孩以後不在人群中生活,否則一定的規範是必不可免的。重點在於孩子開始能自主思考的時候讓他有能力去決定自己要遵守哪些,哪些不要,並且他知道這些要或不要是為什麼。而不是讓他們一直在沒有規範的環境下長大。在沒有能力掌握之前就給孩子完全的自由只會讓他們迷失而無所依歸。事事都反抗與從來不需要反抗什麼,其實都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能為自己做決定,並且為這些決定負責。沒有外部的紀律來起頭,自律是很難培養出來的。
「以教育而言,紀律,必須出於對孩子的愛。」
紀律雖然很重要,但也不是隨大人高興愛訂什麼就訂什麼,必須是出自於對他們的愛。是為他們好。這應該是不用解釋XD
「青少年渴望權威,他們需要成年人給他們方向感和立足點,作為他們的模範,為他們立下高遠的目標、劃定界限,但同時鼓勵他們超越界限。」
書裡頭,校長有提出他們學校裡某位教練的教育方式…其實非常嚴格,要求與規矩都很多。可是這伭教練非常受到孩子們的喜愛與尊敬。因為他明確地讓孩子們理解教練是愛他們,為他們好的,而他們也的確在團隊生活裡感受到遵守規範帶來的好處。我覺得『為他們立下高遠的目標,劃定界限,但同時鼓勵他們超越界限』這句話很棒。就像賽跑時,各自跑計時賽的成績總是不如與別人比賽一樣;若沒有一個挑戰或追求的目標,我們怎麼知道我們可以到達什麼境界呢?這樣的人生也一點意思都沒有。
「全體教育人員最重要的任務是:把孩子教導成規範的主人,防止他們成為規範的奴隸。」
這句話也非常重要。紀律雖然重要,但是如果只是盲目地聽從指示行事,那就很不好了。這也是當初大家會覺得不能再用威權式教育法的原因。當然,這其中的拿捏就得看各個教育者的本事了。不過,這並不意謂著每次要求孩子遵守規範的時候都得跟他們來場冗長的辯論。明快而確切的執行才是最能控制場面的辦法,長期看來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方法。
「禮貌的形式減輕一起生活的負荷。無論心情好或壞,人都要互相打招呼。」
雖然太繁複的禮節可能並非那麼必要,但是如果完全沒有禮貌,其實生活會相當辛苦。所謂的禮貌應該算是一種『約定俗成』吧…就是說,當我這樣表達的時候,能夠確定你一定知道我的意思而不會誤解成別的。藉由禮貌我們能有效率地減少絕大部分的衝突與誤會。因為禮貌也是紀律的一種形式,所以似乎也有被揚棄的傾向。不過,對他人沒有適度的尊重不但對孩子非常不好,對教育者而言也會非常辛苦。
「練習,練習,練習!重複是一切事物之母。教養必須成為第二天性,得像呼吸或消化那樣,不必透過理解,就能發揮作用。」
科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德國跟我們這麼類似還是這其實是世界各地都有的問題…大家都讚許創意或打破規範,背誦與練習則被大家當過街老鼠那樣數不完的壞處。但,它們真的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嗎?用運動來比喻的話,不管學什麼新動作我們都得不斷不斷地練習,不但腦袋理解,『還要讓身體記住』。沒有練到像反射動作那樣的熟練度的話,臨場一定做不出來。更別說將這個動作與其他的動作結合等更高階的技術突破了。運動上如此,其他方面的學習與教養其實也是一樣。腦袋裡沒東西,拿什麼來創造呢?在教養上,不需要花時間想什麼時候該做什麼這類瑣事的話,不是可以省下更多時間精力來做更重要的事嗎?
所以,我覺得校長先生的話真的很有道理呢!有要教小朋友的人,我覺得這本書裡的意見跟經驗分享應該都會是很有益處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