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漢化政策

努力漢化到底對不對,或許是個很可以研究的問題。不過漢化這回事倒是從北魏帝紀第一頁就可以看到XD明明就是個北方游牧民族,還是硬要幫自己安個黃帝後裔的身份。可能那個時代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吧!跟眼蟲先生討論時,眼蟲先生說,那個時候邊疆民族要統治中原這些自認為比較高級比較有文化的漢人,不這樣還真是有點統治不來。因此漢化有助於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另外我也想到,不漢化,就不是「中原正統」,對南朝的討伐就顯得沒那麼名正言順。南朝可是一直以正統自居的哩!這應該也是他非漢化不可的理由。在他之前,沒人做過這樣的事,所以也沒有前車之鑑可以參考囉…

李延壽先生提到,當時南人稱北人是「索虜」,北人叫南人「島夷」,互相覺得對方才是沒開化的落後族群,我覺得這還蠻幽默的XD

真正大動作厲行漢化政策的是有名的北魏孝文帝。他遷都洛陽基本上是為了南征,不過其他的漢化政策就…應該只是他本人喜歡中原漢文化吧…在那個時候敢大刀闊斧跟幾乎全部的大臣對著幹的,說他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應該不為過,(說到這裡又讓我忍不住想說一下,就這點而言,古代中國實在是還蠻民主的,皇帝想一意孤行得承受非常可怕的輿論壓力啊!想像一下身邊有數十乃至上百個唐三藏對著你唱only~you~~而且他們通通都跟唐三藏一樣是為你好喔!>o^)

可惜他死得還是太快了。為了在他掛點之前趕快做完他想做的一切,只好不給大家足夠的時間適應。時間不夠的結果,就是造成北方六鎮跟首都這邊的人經濟實力跟武力都越差越多…(北方六鎮超窮,然後洛陽這邊的超廢這樣XD)於是他掛點之後,不幸他兒子也死得有點早又有點突然,接下來的明帝因為是小朋友,由小朋友的媽媽當政,然後所有的矛盾累積到胡太后為了想繼續當政而(傳說)把已經長大開始有意見的明帝給毒死了(權力欲真的很恐怖…)時,終於國內大亂,雖然說動亂好像是起於胡太后的一手遮天,不過真正造成這樣的結果,我認為還是跟太急促的漢化有關。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做法基本上跟國民政府對原住民的做法完全一樣XD,改漢姓,說漢語,穿漢服,寫漢字。(所以,也別再說國民政府怎麼糟了,自古以來中央政權都是這麼幹的,他們只是跟前人一樣要「開化」原住民而已)

寫字的部分因為他們原本沒有文字,所以反正就是全新的一套,那也就算了。但是改姓這回事,沒事大家當然都不想改姓,而且北方民族那麼多又那麼混亂,這改起來可是很恐怖的。當然,會被逼著改姓的都是高官貴族之流的人,而且孝文帝主要是要求皇族由姓跖拔改成姓元,其他家族有沒有被逼著改倒是沒提。如果是由寫名字的角度考慮,元的確比跖拔好寫多了XD不過如果我是被要求改姓的人,我大概也會抗拒吧!

不過,這些跟「請說國語」比起來,國語運動造成的問題更多。孝文帝規定得很嚴格,在公開場合只能說漢語,不准說原本的語言,也不准再穿他們原本的傳統服裝。這跟我們小時候被抓到講閩南語罰錢或是掛狗牌不一樣喔!被抓到是要殺頭的。也許北魏孝文帝真的很愛很愛漢文化吧!雖然我覺得這樣太忘本了一點都不好…再加上遷都,原本在舊都有產業的,搬到新都就通通重新洗牌了。後臺夠硬的人再強占民居啦…圈人家的田當做自己的當然沒問題,沒那麼有力的人,加上搬這麼遙遠一趟,財產可能都歸零了。

那,後續的效應當然就是,住在中原的首都的人,當朝貴盛還是當朝貴盛,留在北方的因為離首都遠了,雖說是防衛更北邊的民族下來「秋收」的重要防線,但是在中原爽的那些高官貴族們很容易就過得爽到忘記還有北方那回事了。於是補給開始常常斷,因為北方辛苦,爽人們當然也不愛去,於是慢慢就變成犯了罪的才被丟到那邊去,不只是流放去服勞役的喔!連地方首長跟軍主都是在朝中做錯事、顧人怨的才會被派到那邊去。人是一種很會分階級的動物,服裝不一樣,講國語講得比我們爛,很容易就被當成比較低階的一群。

於是常常被朝廷忘記的這些傢伙有一天找到理由,就打進首都了。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族群衝突,我覺得漢化雖不是完全不好,但這樣倉促的漢化,個人以為是埋下日後北魏分裂的種子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pyp 的頭像
    ypyp

    牙齒小姐說說話

    yp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